台灣北部四種大型森林性猛禽棲地與生態研究

台灣的山地廣闊、森林茂密,自低海拔至將近三千公尺覆蓋著不同型態的森林,其間生息著極富多樣化的野生生物,構成台灣最重要的生態系;但森林生態系也承受著不同程度的人類開發壓力,對許多野生生物構成威脅。猛禽為高級消費者,在森林生態系中扮演著特殊而重要的角色。台灣的日行性(即隼形目)留鳥猛禽中完全棲息於廣義森林環境者共有7種,其中體長大於50公分、翼展大於120公分,可稱為「大型猛禽」者有4種,包括林鵰(Ictinaetus malayensis)、熊鷹(Spizaetus nipalensis)、大冠鷲(Spilornis cheela)與東方蜂鷹(Pernis ptilorhynchus

 2011 楊 04 熊鷹IMG 1942(陳世明) 

 林鵰                                                                                熊鷹

IMG 4940 蛇鵰20030428061(曹美華)

東方蜂鷹                                                            蛇鵰

這4種大型猛禽扮演著台灣森林生態系中重要的掠食者(predator)角色,各種類雖然有若干生態研究,但仍有許多基本資料有待補強,因此在2007年至2009年,猛禽研究會在北部地區對這幾種猛禽進行了相關的調查,以族群數量分布為主,超過1700筆的調查資料,並對各種類進行不同的研究,也得到了許多的資訊。不過大型猛禽的分布範圍廣大,未來仍需以此為基礎,進行更深入的研究,以了解牠們的族群現況及保育對策

族群數量調查

林鵰

呈現廣泛而稀疏的分布,其分布遍及雪山山脈各支稜,多數位於山地地形包括新北市的石碇區、平溪區、宜蘭縣的員山鄉、大同鄉、新竹縣的尖石鄉、五峰鄉等地。紀錄地點南至台中市的和平區及花蓮縣的新白楊地區(中橫公路)。但在東北角的雙溪鄉與貢寮鄉屬於較低海拔且開墾嚴重的棲地,亦有發現多筆紀錄。

林鵰分布圖1

林鵰分布地點

熊鷹

呈現很零星的分布,其中以烏來福山地區及思源-武陵地區為兩個最重要的分布區,環境以中地海拔闊葉林為主,其他地點僅有零星紀錄。福山植物園單年最多確認有4隻不同個體;而計畫期間於思源-武陵地區則共紀錄10隻個體以上

熊鷹分布圖1

熊鷹分布地點

東方蜂鷹

長久以來於春秋過境期在主要過境觀察點可見到不少數量,過去被認為是過境鳥。近年也發現多筆繁殖紀錄。本計畫3年調查期間在台灣北部所有樣區都有記錄到蜂鷹,呈現相當廣泛的分布,環境包括丘陵地與中低海拔山地皆可見,顯示蜂鷹的留鳥族群在台灣北部可能已有相當可觀的族群。如2008年夏季於坪林調查點確認有16隻不同個體,且2008、2009年均有新生幼鳥出現

蜂鷹分布圖1

東方蜂鷹分布地點

   坪林蜂鷹圖

 2008年夏季於新北市調查點紀錄的16隻不同個體

蛇鵰

呈現相當廣泛的分布,自海拔甚低的山腳地帶至2000的山區皆可見,且以低海拔被人類開墾過的山坡墾植地與破碎化森林為最典型的棲地。於觀音山地區進行的同步調查,同時可記錄36隻不同個體。但在人類開發較少、森林完整而茂密的地區所記錄數量亦較低,包括福山植物園、李棟山等地記錄個體數均低於10隻。破碎化的地形可能有利於蛇鵰搜尋地面動物,因此觀察到的數量較多

蛇鵰分布圖1

蛇鵰分布地點

食性區隔

蛇鵰、林鵰及東方蜂鷹以觀察繁殖巢位的食性為主,由於計畫期間無熊鷹的繁殖資料,因此引用南部地區的研究(方敏慎等 2009、蔡偉勛及孫元勳 2008)

蜂鷹以蜂蛹為食,但繁殖期尚食取多種其他動物,包括蛙類、蜥蜴、蛇類、雛鳥等

大冠鷲以蛇及蜥蜴為主食,但冬季會食取蚯蚓、蛙類、蟹類、鼴鼠等多種食物

林鵰與熊鷹僅食取鳥類與哺乳動物,但林鵰皆食取樹冠層的動物;熊鷹對樹棲及地棲動物皆會食取,且獵物的體型比林鵰的食物大

四大森猛食性

蜂鷹與大冠鷲的重疊度較高,尤其在夏季繁殖期間蜂鷹所獵取的食物中包括了大冠鷲的主食蛇與蜥蜴

林鵰及熊鷹的食性有若干重疊,包括兩者都會食取赤腹松鼠及貓頭鷹

但林鵰主要是獵食小鼯鼠,熊鷹則是獵食體型較大的大赤鼯鼠及白面鼯鼠

棲地區隔

林鵰與熊鷹以恆溫動物(溫血動物)為主食,需生活在鳥獸豐富的天然林。但由林鵰的食性包括低海拔廣泛分布的刺鼠(Niviventer coxingi),因此分布的區域較多,海拔亦較低

蜂鷹以社會性蜂類為主食,包括蜜蜂、馬蜂、胡蜂、虎頭蜂等,其食物分布可自市郊開發頗嚴重地區至中海拔原始森林

蛇鵰以蛇與蜥蜴為主食,偏好在低海拔多裸地的半墾植坡地覓食 

繁殖調查與追蹤

本計畫期間有蛇鵰4巢及林鵰1巢。東方蜂鷹則有繁殖行為,但未搜尋到巢位。熊鷹則無繁殖紀錄。蛇鵰巢位均在新北市觀音山地區,每巢均為1卵,其中3巢的幼鳥成功離巢。並於2009年以無線電追蹤1隻幼鳥,7月15日離巢後至9月5日均在離巢100公尺範圍內活動,9月6日移動至離巢600公尺區域後訊號消失

林鵰巢則以錄影紀錄其繁殖行為,除食性資料外,過程亦發表於山林魅影-林鵰紀錄片中。東方蜂鷹雖未確定巢位位置,但可以成鳥的育雛行為觀察繁殖食性。而台灣中部我們對本種有進行繁殖與追蹤研究,亦呈現於紀錄片-九九蜂鷹中,之後也以衛星發報器持續追蹤及調查本種在台灣的移動行為。

20090622蛇鵰45s(張嘉云)  LAN 2161s

繫放追蹤的蛇鵰幼鳥               巢中的蛇鵰幼鳥

 

本計畫在3年調查期間於台灣北部多個樣區收集四種猛禽的生態資料,雖然投入不少人力,但因猛禽的習性隱密,且活動頻度受天候的影響很大,而北台灣多雨的天候使得本計畫資料收集的品質及數量受到很大的限制

但仍得到許多重要成果:如初步估算大冠鷲在觀音山的族群規模、成功尋獲並拍攝林鵰巢、發現思源武陵地區是台灣北部熊鷹的重要分布地、發現蜂鷹在台灣北部許多地區有繁殖等。未來仍希望仍持續收集資料,以本計畫的基礎成果,對這四種猛禽的研究與保育做出更多貢獻

 

 攝影:楊明淵、蔡偉勛、曹美華、張嘉云、籃聰仁

 

延伸閱讀

山林魅影-林鵰

九九蜂鷹

 

您目前位置:首頁 猛禽研究 台灣猛禽研究期刊 台灣北部四種大型森林性猛禽棲地與生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