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山遷移猛禽調查
賞鷹點之一 觀音山遊客中心
由於地理位置與地形的關係,許多遷徙中的猛禽會經過觀音山,使得觀音山成為台北附近觀察猛禽的良好地點,尤其每年的3~5月是觀察遷徙性猛禽的最佳季節。其他季節雖然少了遷徙性猛禽,然而大樹眾多的森林提供留棲性猛禽良好的棲地,所以遊客常常可以見到蛇鵰(俗稱大冠鷲)在天空盤旋鳴叫
觀音山為獨立山系,與陽明山相望
1991年的3月22日,林文宏和同事陳明發一同上觀音山主峰,在晨曦中見到180隻灰面鵟鷹及鵟1隻,這是台灣北部首度發現大量猛禽遷移的紀錄。之後林文宏與資深鳥友江明亮與曹美華3人,同步在觀音山、軍艦岩與巴拉卡公路3個地點進行調查,結果記錄到為數不少的遷移性猛禽。當時的調查結果不僅是全然的新發現,也確定台灣北端亦是猛禽遷移的路徑之一。在當時調查頻率不高的情形下,觀音山便記錄到灰面鵟鷹與赤腹鷹各一千多隻,之後決定以此地作為北部遷移性猛禽的調查點
調查的鷹友們,在觀音山等鷹的日子
1992年的3月1日,正式展開為期4個月的觀音山春季遷移性猛禽調查。主要成員來自中華鳥會、台北鳥會、及淡江大學野鳥社與台灣大學保育社等學生社團。共記錄灰面鵟鷹6,841隻、赤腹鷹2,689隻與以往難得一見的東方蜂鷹。自此持續調查至今,共有27種日行性猛禽紀錄。歷年調查主力由淡江大學野鳥社,至台灣猛禽研究會, 包括徐巧玲、劉承天、陳世中、張宏銘、張月烜、王燕妹、顏憶文、林秀麗、林文宏及顏憶如等人。
雖然春季北返的猛禽,大多數在台灣中部即跨越台灣海峽飛往亞洲大陸,每年記錄數量多未達萬隻。但紀錄種類多,其他地點少見的蒼鷹、北雀鷹、成群的東方蜂鷹在此出現的機率較高。2002年起與台北市野鳥學會合作開啟「觀音觀鷹」系列活動,成為南部墾丁、中部八卦山外,另一個賞鷹的重要地點。觀音山生態園區內建有賞鷹平台,遊客中心內也有以猛禽為主體的自然生態展示館,圖文並茂的海報與實體標本,為遊客提供近距離的體驗
蒼鷹 成群的東方蜂鷹
2014年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公園管理處也出版「觀音觀鷹-觀音山猛禽辨識手冊」。為超過20年歷史的觀音山遷徙猛禽調查立下里程碑,記錄下過去的軌跡。未來的調查台灣猛禽研究會仍將繼續進行,也需要更多的同好協助及支持!
觀音觀鷹已是北台灣春季的賞鷹盛事 觀音觀鷹-觀音山猛禽辨識手冊
攝影:林文宏、陳世中、曹美華、蘇以專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