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分佈
猛禽廣泛分布於世界各陸地,全球的各種陸域生態系甚至海岸河口都能發現蹤跡,只有南極大陸及大洋上的一些小島除外
分布最廣的日猛禽:
遊隼(Falco peregrinus),除南極外,世界各大陸皆有分布
←遊隼 攝影 : 林文宏
分布最廣的夜猛禽:
倉鴞(Tyto alba),分布於南北美洲、非洲、歐洲、中東、南亞、東南亞、澳洲等地。
←倉鴞 攝影: 陳世中
世界最大的日猛禽:
安地斯神鷲(Vultur gryphus),全長可達130㎝,翼展320㎝,體重將近15㎏,分布於南美洲的安地斯山脈。
←安地斯神鷲 攝影: 姚桂月
世界最大的夜猛禽:
鵰鴞(Bubo bubo),全長可達75㎝,翼展超過180㎝,雌鵰鴞可重達4200g,分布於歐亞大陸。
←鵰鴞 攝影:廖本興
世界最小的日猛禽:
小隼屬(Microhierax spp.)的五種小型隼體長都介於15-18㎝之間,翼展最小僅27㎝,體重最輕的黑腿小隼(Microhierax fringillarius)甚至不到30g。牠們都分佈於東南亞。
←白腿小隼 攝影:林文宏
世界最小的夜猛禽:
嬌鵂鶹(或叫姬鴞,Micrathene whitneyi),全長約13㎝,體重40g左右,分布於美國西南部至墨西哥中部一帶。
猛禽的行為
Raptor這個英文字是源自於拉丁文,原意是「抓取並奪去」,所以這個字相當傳神的描述了猛禽的生態行為。猛禽多半以獵食動物維生,食物來源從昆蟲、兩棲爬蟲類、魚類、鳥類、到哺乳動物等不一而足,因此牠們的身體結構也演化出了各種適於搜尋、捕捉、撕扯獵物的形態。
←松雀鷹用嘴撕扯獵物
日猛禽主要靠視覺來尋找獵物,因此眼球裡的錐細胞發達,其視力可達人類的數倍,某些日猛禽還能看到人眼所看不到的紫外光,藉此發現小動物的排遺。
←紅隼能看到紫外光藉此發現小動物的排遺
夜猛禽以及某些日猛禽(比如鷂屬)除了優異的視覺之外,還搭配敏銳的聽覺,以利在夜間光線不佳或者濃密的草叢中尋獲獵物。以死屍為主食的兀鷲類則以其靈敏的嗅覺來找尋地面的動物屍骸。
←夜猛禽領角鴞以敏銳的聽覺在黑夜中獵捕
何謂猛禽
「猛禽」兩個字如果按照字面來看,意思是「兇猛的鳥類」,而以現今鳥類分類學的觀點,猛禽包含了兩大類,一類是老鷹,一類是貓頭鷹。不過,「老鷹」與「貓頭鷹」都是相當廣泛的稱呼,平常我們所說的「老鷹」,指的是「隼形目」這一類的鳥,而「貓頭鷹」則是指「鴞形目」這一類的鳥。由於隼形目的猛禽主要在日間活動,因此又稱為日行性猛禽,簡稱「日猛禽」,英文叫做raptor;而鴞形目多半在夜間活動,所以也叫做夜行性猛禽,簡稱「夜猛禽」,英文是owl。
猛禽是跨生態系的掠食者,在食物鏈裡扮演著高級消費者的角色。其數量在生物圈中雖然不多,但是卻能有效控制小動物的族群量,在生態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目前的分類將隼形目分為3科,分別是美洲鷲科(7種)、隼科(66種)、鷹科(265種),共計338種。而鴞形目則分為草鴞科(18種)以及鴟鴞科(195種),共213種。
猛禽的種類繁多,中文歷來也有許多字詞來指稱不同的猛禽,現在各種猛禽的中文俗名所使用到的漢字包括了:鷹(ㄧㄥ)、隼(ㄓㄨㄣˇ,但中國大陸唸ㄙㄨㄣˇ)、鶚(ㄜˋ)、鳶(ㄩㄢ)、鷲(ㄐㄧㄡˋ)、鵟(ㄎㄨㄤˊ)、鷂(ㄧㄠˋ)、鵰(ㄉㄧㄠ)、鴟(ㄔ)、鴞(ㄒㄧㄠ)、鵂(ㄒㄧㄡ)、鶹(ㄌㄧㄡˊ)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