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鵰研究

2011 楊 04

 林鵰(Ictinaetus malayensis)是一種廣布於東洋界(Oriental Region)的大型猛禽,在其分布區內都僅呈現稀疏的分布。台灣是林鵰世界分布的最東北邊陲,在台灣本島數量稀少,野生動物保育法將其列為「瀕臨絕種」等級

台灣猛禽研究會在北部地區長期搜尋猛禽分佈的區域,除觀察記錄外,亦包括「台灣北部四種大型森林性猛禽棲地與生態研究」等研究計畫。2004年在宜蘭首度發現林鵰的繁殖巢位,利用人力觀察及攝影機記錄下珍貴的畫面及資料。在此機緣下,何華仁、林文宏等多人的研究團隊為了更進一步的了解林鵰的生態,集中研究能量於林鵰出現頻率較高的福山、坪林及雙溪貢寮地區,進行林鵰棲地利用之研究」計畫。以更密集的調查紀錄,持續尋找更多可能的繁殖巢位,試圖了解牠們活動、覓食及繁殖的棲地需求

由於林鵰在森林中的活動不易追蹤,地面調查採用定點,在視野良好處進行全日的調查紀錄(包括飛行、獵食、鳴叫、打鬥等行為),並利用影像紀錄,以飛羽的換羽、破損等分辨個體,並區分幼鳥及成鳥以了解族群的動態

Pic01 Pic05

換羽與磨損的程度不同,在同年中可以分辨不同的個體

三年的研究調查後,以林鵰出現地區與主要樣區的巨棲地,大致可以區分出林鵰的活動棲地類型。最佳棲地:如宜蘭福山及思源地區,主要為海拔2500公尺以下的大面積天然林為主,林鵰終年均有穩定出現及繁殖行為。次級棲地如坪林地區,雖然有人類活動及開發,但介於深山及淺山間,陡坡地形處仍有鑲嵌的天然林區塊,只要人類開發及干擾不繼續擴大,仍有穩定的林鵰族群棲息及繁殖。第三級棲地則為低海拔(600公尺以下),如雙溪及貢寮地區。天然林面積較小且破碎,並有農地及聚落開發等。僅冬季有林鵰活動,繁殖期可能不利用此類型棲地。第四級則是低海拔的高度開發地區,包括汐止、石碇等地,偶有林鵰紀錄,但可能只是偶而或短暫利用,出現時節亦不穩定

 圖版4-3 圖版5-1

 巢中的林鵰幼鳥(左圖),林鵰的巢位以大型蕨類為基座,地面不易觀察,但上方視野良好。透過監視器畫面,可看到親鳥帶回的獵物種類(右圖,赤腹松鼠)

2004年於福山發現的巢位,則是我們對於林鵰繁殖及食性瞭解的一大躍進,100小時的影像紀錄、40天的人力觀察以及巢下收集林鵰未吃完的食残、無法消化吐出的食繭,共有18筆觀察記錄及47個食繭分析。以刺鼠(27次)、赤腹松鼠(15次)、小鼯鼠(8次)及鳥蛋(6次)最多,亦有大赤鼯鼠的紀錄。其中刺鼠及鼯鼠皆多在夜間活動,林鵰常見的低空巡弋,可能就是捕捉這些在樹冠中棲息的動物,以及松鼠巢、鳥巢中的幼獸與鳥蛋

圖版5-3 圖版5-5

 在林鵰巢下架設收集網(左圖),收集林鵰食繭,可見獸毛與蛋殼(右圖)

林鵰雖然體型巨大,但是仍有競爭著的威脅,如食物資源相近的熊鷹以及雜食性的巨嘴鴉、台灣獼猴等,觀察中都有見到林鵰驅離與打鬥的行為。林鵰在廣大的領域中活動,以觀察者目視的範圍,飛行距離至少可達5公里,牠們捕食的情形、與其他競爭者的互動仍有許多疑問。追蹤的與觀察的困難,始終是研究過程中須不斷克服的障礙,猛禽會多人長期投入研究,即使大型猛禽的樣本數增加不易,但已經一步步的獲得成果。於「山林魅影-林鵰」出版後,研究仍將如過往般繼續進行,除了感謝歷年的工作夥伴,未來也歡迎各界投入協助與鼓勵!

 圖片2

搜尋林鵰之路,雖不平坦,但仍將不斷前進(山林魅影-林鵰影片畫面)

攝影:林文宏、楊明淵

 

延伸閱讀

台灣北部四種大型森林性猛禽棲地與生態研究

山林魅影-林鵰

林文宏、何華仁。2010。2004年福山植物園林鵰繁殖調查。台灣猛禽研究 10:46-61。

您目前位置:首頁 台灣猛禽研究期刊 林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