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黑鳶黃昏聚集同步調查-2022

2022年全台黑鳶同步調查結果

林惠珊
台灣猛禽研究會、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

  2022年全台黑鳶黃昏聚集同步調查數量為879隻,創下自1992年開始監測黑鳶族群數量迄今的新高點,南北族群有感增加。今年度全台黑鳶同步調查秋季數量為752隻、冬季為879隻,年度數量以較高的879隻為代表。隨著全台黑鳶數量增加,黑鳶的夜棲地也略有變化及增加,今年度新增屏東調查點賽嘉、且東北角族群恢復零星夜棲。目前數量最大的夜棲族群在貢寮地區,高達268隻。透過持續進行的黑鳶衛星追蹤紀錄,有助於瞭解隨著族群數量增加後,新增的夜棲地位置。

  目前全台黑鳶的同步數量穩定微幅增加,但仍僅在北部及南部地區有穩定的黑鳶夜棲族群,無論是北部或是南部族群都有增加趨勢,其中又以近年北部增加的趨勢較為快速,目前北部族群超過500隻、南部族群超過300隻,在北海岸或屏東特定範圍的民眾,可以感受到黑鳶比以前容易目擊且數量增加。本研究先前衛星追蹤黑鳶候鳥小茄子的案例,已經證實台灣黑鳶有候鳥族群,因此同步調查有可能會記錄到來台度冬的候鳥,數量目前仍無法得知,不過倘若台灣的環境能變好,同樣可以增加黑鳶候鳥來台過境及度冬時的存活率。

  台灣的黑鳶數量,最早由沈振中老師在1992年開始調查,持續二十年。台灣猛禽研究會自2013年起接手調查工作,當時2013年的調查數量為272隻。每年秋冬季(非繁殖季)都會動員志工,在全台灣黑鳶的夜棲地進行兩次同步調查。台灣的黑鳶在非繁殖季,有群聚夜棲的習性,且透過衛星追蹤也得知同一隻個體會在不同夜棲地之間移動,因此我們選定同一天的傍晚,由各地志工到全台數十個夜棲地同時進行計數,就能夠掌握大致數量且不會重複計算。調查時仍可能會受到天候、夜棲觀察角度位置影響,倘若能見度不佳就可能會低估,每年會調查兩次,以數量較多的為準。夜棲地調查不包含常見的日間覓食活動地點,例如基隆港、碧潭等地,係因黑鳶黃昏時就會離開前往夜棲地聚集。

結果比較 2013-2022

 

感謝參與2022年黑鳶同步調查的夥伴

基隆市野鳥學會
彭翠娟、鄭暐、李知榕

台灣猛禽研究會
王李廉、王思婷、邱健瑋、王麗菊、蕭啟仁、林忠明、林紋翠、張振中、張亦辰、張宏銘、張舜雲、梁彧禎、許淑貞、李友源、施旭聰、温唯佳、曾建偉、黃書彥、楊建鴻、廖上萱、蔡依蓉、蔡其芯、蔡宜樺、蔡岱樺、蔡明汕、蔡振忠、謝季剛。

嘉義大學生物資源學系棲地生態研究室
呂佳家、呂芷儀、周俞君、周諭筠、林妤潔、姚牧君、張郁柔、張家豪、張舒婷、梁亦君、陳宇坤、陳有明、陳敬昇、黃適群、楊翎卉、蔡若詩、蔡淏翔、賴澤恩、顏麗沛、蕭逸慈

屏東科技大學野保所鳥類生態研究室
王婉儀、呂昱燊、李珈安、李慶陽、周育楷、林廷儒、林惠珊、張牧輔、姚佳伶、洪孝宇、陳柏凱、柯奕志、黃琮傑、黃筠傑、廖文鈺、蔡語禾、鄭宇妘、謝季恩、魏心怡、吳佩芬

其他長期調查員
王正安、吳志昇、吳志典、林釗輝、林靖淳、何俊鋒、陳玉怡、陳達智、陳佑真、蔡志偉、劉承天、袁瑞雲、謝宗佑、謝昀茜。


 

延伸閱讀:2019年台灣黑鳶保育行動綱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