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北部黑鳶繁殖調查-2016

2016年春季北部黑鳶繁殖調查

文 / 曾建偉

  2016年的春季有個重要的任務,猛禽會與屏科大團隊將在台灣南北兩端各為2隻黑鳶幼鳥繫上GPS發報器。過去在台灣,僅曾屏科大團隊利用無線電發報器(須由人力四處追蹤)來了解黑鳶的活動範圍,但黑鳶實在是太會跑啦!單日的生活圈可以從屏東飛到台南去,加上容易受到地形的干擾,追蹤成果並不理想;今年在經費許可的狀況下,台灣猛禽研究會贊助購買了售價較高,但能節省人力、且準確性也高的GPS發報器,希望能揭開更多關於黑鳶活動範圍的神秘面紗。

  要執行繫上發報器的任務,一開始必須先找到合適的黑鳶巢位。因此我們在基隆市野鳥學會沈振中先生長年觀察經驗的協助下,從繁殖季初期即開始進行黑鳶的巢位調查。研究人員來到黑鳶可能的繁殖區,常常需要待個一整天來觀察黑鳶是否有繁殖的蛛絲馬跡,為了盡量避免對黑鳶造成干擾,我們必須從遠距離偷偷摸摸地進行觀察,待巢中的小黑鳶比較大了之後,才能嘗試靠近巢位進行繫放。

  從遠處鎖定巢位後,要穿越叢叢樹林、確切找到巢位並非易事,山區陡峭的地形、多變的氣候,常讓調查人員搞得一身泥濘卻仍遍尋不著巢位,尤其北台灣潮濕的森林底層,蕨類等植物常長的比人還高,穿越其間猶如在蕨海中游泳一般,實是讓人哭笑不得的體驗。

穿梭在樹叢中的研究人員
猜猜研究人員在哪裡?

  本年度在新店溪流域針對6個繁殖跡象明確的巢位進行觀察,沒想到發現黑鳶的繁殖過程比想像來的不順利,僅有1巢幼鳥順利離巢,其他有3巢雖有坐巢行為,但後續並未有育雛行為,此外更有2巢各有1隻成鳥與1隻雛鳥死於巢中,可惜該巢位難以接近,無法取下屍體來進行化驗。同一時間,南部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亦傳回巢中幼鳥慘遭加保扶毒殺的消息(詳見來不及長大小老鷹金金的殞落一文),雖然無論南部或北部我們觀察的巢位命運多舛,但繁殖季後期在新店溪流域仍有數隻甫離巢的黑鳶幼鳥活動,顯示在我們沒有觀察到的地方仍有黑鳶順利離巢,也算是帶給研究人員一絲希望。

  5月上旬及6月中旬,我們分別在新店及基隆繫放了1隻黑鳶幼鳥,開始期待牠們能夠帶給我們的資訊。剛離巢的一個月,幼鳥都只在巢區附近活動,尚在磨練飛行與覓食技巧的牠們,仍需要親鳥就近照顧;一個月後,由發報器訊號顯示幼鳥開始離開巢區至更遠的地方活動,甚至開始睡在群體夜間棲息地了!截至9月份資料顯示,我們繫放的2隻幼鳥會在北部各大夜棲地活動,也就是牠們的活動範圍可從基隆北海岸、新店溪流域一直延伸到石門水庫附近,可以說他們一日生活圈的範圍涵蓋了基北桃等縣市,真的是相當的大!無奈的是,其中一隻幼鳥的發報器簡訊無法順利回傳,廠商告知簡訊功能異常以賠付一顆發報器做收,但鳥仍安在是萬幸。

研究人員為幼鳥繫上腳環已利辨識個體
研究人員為黑鳶繫上腳環以利辨識個體(蔡明汕 攝)

  這些幼鳥們的發報器採用鐵弗龍繩以背包方式繫上,預計將於3-5年後脫落,進行野生動物研究,對研究物種一定會造成某種程度的干擾,但我們須審慎評估盡量降低干擾、並依照法令制度申請進行研究工作,期盼我們的研究對象能夠帶給我們重要的背景資料,作為執行保育工作的重要依據。此外由於黑鳶夜間棲息地干擾較為敏感,因此我們會將調查數據適度整理後,再為大家呈現。

延伸閱讀:
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黑鳶的故事

背負發報器的個體
背負發報器的黑鳶個體(蔡明汕 攝)

小基北單日3
基隆繫放的黑鳶幼鳥(小基北)於2016/9/23的一日生活圈,範圍相當的大!(謝季恩 製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