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會的公園與人行道總是人山人海,當人們低頭步行時,也就沒有辦法注意到頭頂的正上方,剛好有另一群猛禽也在三四層樓高的大樹之間討生活,牠們正是鳳頭蒼鷹。
在台灣,原本在2000公尺以下的淺山地區都有機會見到鳳頭蒼鷹,但不包含城市。直到1980年,才第一次在台北植物園記錄到鳳頭蒼鷹的出現,隨後有越來越多的鳳頭蒼鷹被發現,幾乎每個規模較大的校園或公園都有機會找到一對鳳頭蒼鷹。
鳳頭蒼鷹在城市中會吃白頭翁、麻雀、斑鳩等都市常見鳥種,同時也會吃老鼠及松鼠。偶爾會看到牠們利用地面上的水漥洗澡。牠們每年通常繁殖一次,如果營巢失敗,也會嘗試再生一巢。不過,即使都在同一個公園「領地」,牠們每年也會換一個位置,跟研究員們玩起猜猜今年築巢在哪的遊戲。
有趣的是,相比郊區環境,鳳頭蒼鷹在都市中的繁殖成功率還比較高,推測跟都市食物資源相對豐富,競爭者少有關。此外,都市鳳頭蒼鷹的繁殖期也比郊區的鳳頭蒼鷹早上一個多月,這使得幼鳥得以在颱風季來臨前的5-6月就先行離巢,大大降低死亡率。
即使鳳頭蒼鷹逐漸適應城市生活,也不代表沒有傷亡,也是因為鳳頭蒼鷹進駐城市,讓牠們受傷時容易被人類撿拾,鳳頭蒼鷹也成為救傷單位的常客之一。需要救傷的原因包含鴿毛滴蟲造成的疾病傷亡、車禍意外、公園修剪樹木時不小心造成鳳頭蒼鷹營巢失敗、以為大片玻璃呈現的反射樹林影像,因而準備穿越「空中廊道」時撞到玻璃窗殺等。
為了更認識這群生活在都市人們頭頂上的猛禽如何生存,台灣猛禽研究會幾乎每年都會於繁殖季時,在鳳頭蒼鷹巢位附近架設直播錄影設備,開啟網路育雛「實境秀」,創下超過200萬人同時在線上共襄盛舉的「收視率」,也創造更多猛禽與人的都市連結性。
延伸閱讀
- 社團法人台灣猛禽研究會,2018。城市.遊俠.鳳頭蒼鷹(紀錄片)。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 王齡敏、王李廉,2018。那一年我們救援的鳳頭蒼鷹幼鳥。自然保育季刊, (102), 42-51。
- 方唯軒,2017。群聚滋擾叫聲是要趕人還是通風報信?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碩士論文。
- 林文隆,2017。都會化對鳥類繁殖表現與巢防禦行為的影響。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博士論文。
- 姚正得,2003。鳳頭蒼鷹與台灣松雀鷹之分辨.。台灣猛禽研究 (1)36-45。
- 張傳炯,2003。鳳頭蒼鷹尾羽之觀察:不同年齡、性別間之比較。 台灣猛禽研究(1)11-14。
- 胡景程。2009。台灣南部都市環境鳳頭蒼鷹之巢位選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 黃光瀛、劉小如、林曜松,2008。鳳頭蒼鷹 (Accipiter trivergatus) 於鑲嵌森林地景中之食性及與共域台灣松雀鷹 (A. vergatus) 之區隔。林業研究季刊, 30(2), 45-56。
- 陳恩理,2014。台灣北部鳳頭蒼鷹利用都市棲地環境研究。103年度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林業管理計畫(計畫編號:103 林管 02.1 保 13(4))。
- 葛兆年、楊平世、蔡岱樺、王李廉、徐士閔,2022。鳳頭蒼鷹―城市的天然捕鼠器。林業研究專訊, 29(4), 47-49。
- 廖君達,2020。農地野鼠的剋星-黑翅鳶及鳳頭蒼鷹。臺中區農情月刊, (246), 4-4。
- 葛兆年、王李廉、蔡岱樺、徐士閔,2021。台北植物園鳳頭蒼鷹 (Accipiter trivirgatus) 的育雛食性。台灣林業科學, 36(4), 327-336。
- 蕭明堂、王李廉、蔡岱樺、謝漢欽、傅淑瑋、葛兆年,2022。臺北市鳳頭蒼鷹之巢位選擇。台灣林業科學, 37(3), 193-206。
- Lin, Wen-Loung, Si-Min Lin, Jhan-Wei Lin, Ying Wang and Tseng, Hui-Yun. (2015). Breeding performance of Crested Goshawk Accipiter trivirgatus in urban and rural environments of Taiwan. Bird Study.
- Tsuji, Y., Higuchi, H., & Suryobroto, B. (2014). A note on response of juvenile Javan lutungs (Trachypithecus auratus mauritius) against attempted predation by crested goshawks (Accipter trivirgatus). Humans and Nature, 25, 105-109.
- Shepherd, C. R. (2018). Crested Goshawk Accipiter trivirgatus may adapt well to life in urban areas across its range in Asia. BirdingASIA, 29, 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