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日猛禽

林鵰

分享
攝影/蔡振忠所有,未經授權請勿使用

 

行走在山區,偶爾抬頭看到全身漆黑,翼展極長,指岔極深的巨大猛禽飛過,極有可能是隻稀有的林鵰。

林鵰分布於台灣、中國南部、中南半島、印尼群島、南亞,在中低海拔大面積的成熟闊葉森林中幾乎都有機會看到牠們的身影。不過因為牠們隱密的生活習性,漆黑巨大的林鵰不但是台灣文字記錄上最晚發現的留鳥,國際上的研究也幾乎是一片空白。

林鵰的生活不只與森林密切相關,牠還特別喜歡在森林的樹冠層活動,牠們喜歡築巢在原生闊葉樹上的巢狀蕨類上,例如鳥巢蕨。覓食時也喜歡優雅緩慢地穿梭於樹冠層間,有時也會突然飛至高空之後,加速直線俯衝捕食,喜歡捕食同樣棲息於樹冠層的其他獵物,也因為在森林上空飛行覓食的習慣,更容易看到其他生物的巢,因此飛鼠、松鼠的小孩、其他鳥類的蛋都是常見的菜單,特別是小鼯鼠。

住在高處也不是沒有天敵,擅長爬樹的台灣獼猴就成為林鵰育雛時的頭號天敵,另一種生活區域重疊、幾乎共域的猛禽——熊鷹,以及喜歡成群出沒的巨嘴鴉,也都是林鵰夫妻會警戒加以驅趕的生物。

隨著追蹤研究林鵰近20年的紀錄片《山林魅影─林鵰》於2011年上映後,林鵰的研究依然因為其稀有及隱密的習性斷斷續續,一隻沒有尾巴的林鵰「高岡屋」成了新的契機,主要研究員林文宏透過臉書社群蒐集2013-2016年「高岡屋」的目擊照片,彙整後發現「高岡屋」有季節性島內遷徙的習慣,春季在大屯與觀音山活動,秋季則南飛至烏來棲息。這筆公民科學成果也成為國際上第一篇林鵰活動模式的發表研究。

延伸閱讀

  1. 社團法人台灣猛禽研究會,2011。山林魅影─林鵰(紀錄片)。農業部林業試驗所。
  2. 林文宏,2011。近年大屯山區的林鵰記錄。台灣猛禽研究, (11), 47-52。
  3. 林文宏、何華仁,2010。2004 年福山植物園林鵰繁殖調查。台灣猛禽研究, (10), 46-61。
  4. 李俊鋒,2005。林鵰在台灣北端大屯山區的首度發現。台灣猛禽研究, (5), 54-61。
  5. 吳建龍,2010。林鵰於湖本地區的首次發現報告。自然保育季刊, (72), 66-67。
  6. Deshmukh, G. D., & Borode, N. (2022). Sighting record of Black Eagle from Kitali Lake, Maharashtra, India. ZOO'S PRINT37(8), 04-06.
  7. Lin, W. H., Hong, S. Y., & Lin, S. M. (2021). Home range and movement pattern of a tailless black eagle in Taiwan: a special case of noninvasive study by community science. Journal of Raptor Research55(4), 644-648.
  8. Lei, Z., Xiao-Nong, Y., Guang, H., Qin, H., Tian-Tian, L., ZI-YUE, D. A. I., & Qian, W. (2014). A review of the distribution of Black Eagle Ictinaetus malaiensis in mainland China. Forktail30, 45-49.
  9. Iqbal, M. U. H. A. M. M. A. D. (2016). Predators become prey! Can Indonesian raptors survive online bird trading. BirdingASIA25(1), 30-35.
  10. Withaningsih, S., Parikesit, P., Iskandar, J., & Megantara, E. N. (2017). Breeding behavior of different raptor species in human modified landscape. Biodiversitas Journal of Biological Diversity18(3), 1234-1242.
分享